“纵经风雨冲刷,框架梁柱仍稳立如常。土木求学亦如筑屋,既要夯牢‘知识框架’的根基,更要淬炼‘不畏磨砺’的职业韧劲”。一场不期而至的降雨,让土木专升本2025级新生赴原乐鹤公园三期项目的框架结构认知前瞻课,成为一堂浸润行业精神、锤炼意志品格的生动体验课。
在土木工程专业助理徐喜辉、土木工程教师郭男老师的带领下,土木专升本2025级新生于9月8日奔赴项目现场。徐喜辉老师以实物为教具,将抽象的专业理论具象化,从钢筋绑扎的间距规范与力学逻辑,到混凝土浇筑的振捣工艺与密实度控制,再到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原理与构造细节,两位老师循着“理论-实物-岗位应用”的逻辑,将课本中晦涩的知识点转化为可触摸、可观察的现场教学。
新生们细察梁柱节点的钢筋锚固方式,或用镜头记录关键构造细节,围绕“高层建筑框架抗侧移设计”“雨天施工的混凝土养护措施”等问题频频发问,求知的热忱在实践现场悄然升腾。
高年级学长亦化身“朋辈导师”,他们以更贴近新生认知的通俗语言,拆解梁柱传力路径、空间布局逻辑等核心知识点。结合校园建设各大项目建设时参与的校外课堂,身体力行地用“学长视角”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帮助新生在直观观察中深化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为后续专业学习筑牢根基。
学生热议研讨时候,天空骤起微雨,淅淅沥沥地浸润着裸露的框架结构。本应避雨的新生们被难得的课堂所吸引,被雨水浸湿的梁柱表面是观察框架结构防水预处理效果的绝佳时机。建筑行业从不是“温室里的工程”,复杂的环境、突发的状况,都是职业路上的常态。今天的这场雨,便是初识行业精神的一课。无论是学习建筑知识,还是未来投身建筑行业,都需要一股不怕难、肯较真的劲头。
这场因雨添彩的前瞻课,让专业知识更鲜活、职业感悟更深刻。未来土木与管理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更多实践课程走进真实工地、对接行业需求,让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涵养“不畏挑战、精益求精”的土木人精神,为我国建筑行业培育兼具理论素养、实践能力与职业担当的新生力量。
一审:徐喜辉
二审:钟美慧
三审:于骁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