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测量实操能力,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土木与管理学院于7月18日下午,专门召开了测量实践校外课堂收获分享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工程管理专业长王梓玮老师担任主持人,校外课堂的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交流实践心得,总结实践经验。
座谈会伊始,王梓玮详细回顾了此次校外课堂的具体安排。实践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地形测绘、建筑轴线放样等多个与专业紧密相关的项目。王老师着重强调,在测量工作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只有做到分工明确、互相校验,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学生代表分享实践感悟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讲述了自己在实践中的难忘经历与深刻体会:
张利民同学谈到,在郊外进行测量实践时,他深刻体会到了测量工作对精度的严苛要求。有一次,由于全站仪调平存在微小误差,最终导致测量结果出现了显著偏差。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因棱镜未固定好,使得之前辛苦测量的数据全部作废。这次经历让他真切理解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的内涵,也让他在之后的测量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力求精准。
高尚筠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山坡测高程时的经历。当时面对复杂的地形,常规测量方法难以准确获取数据,这让他一度陷入困境。但他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思考,最终摸索出“分段测量+加权平均”的方法,成功解决了难题。通过这次经历,他深刻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也明白了遇到问题要勇于创新方法。
马艺硕同学则重点分享了团队协作在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性。他所在的小组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分工开展工作,每个人都认真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最后再集体核对成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组最终完成的地形图精度完全达标。这让他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才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季禹含同学感慨道,测量工作虽然十分辛苦,需要在户外顶着烈日或冒着风雨作业,但当她得知自己所测量的坐标被成功用于施工打桩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也深深感受到了测量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
智能建造专业长梁忠强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他强调,户外测量工作是一项对“精准”和“耐心”要求极高的工作,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同时,梁老师还特别提醒同学们,在户外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自身安全。
土木工程专业长张晶晶老师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她充分肯定了校外课堂实践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张老师鼓励同学们将在实践中的感悟和收获转化为今后学习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她表示学院也会根据同学们的反馈,进一步优化实践方案,为同学们提供更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本次校外课堂实践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更让大家清晰看到了校外课堂在连接理论与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它为同学们提供了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的真实场景,让大家在亲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专业的内涵与价值。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会更加珍惜每一次校外课堂的机会,在实践中锤炼本领、积累经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工程师筑牢根基。
一审:王梓玮
二审:钟美慧
三审:贺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