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党员常态化学习教育,推动学院党建品牌建设发展,创新学习形式,土木与管理学院党委于11月8日组织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发展对象赴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参加了由齐齐哈尔市文旅局、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和齐齐哈尔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沉浸式互动话剧《江桥抗战》”。
话剧主要讲述了1931年11月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指挥官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马部血战江桥,这就是打响抗战第一枪的“江桥抗战”。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至18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21日,退至海伦,继续抗敌。江桥抗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激发了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江桥抗战体现了我们中华儿女不畏强权,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于红岩(管理专业教师党支部书记):雪花纷飞中,踏入展馆,随即被带入战火纷飞的年代。互动体验让大家身临其境,与“抗战英烈”并肩抉择,感受他们在危难时刻的坚定信仰与无畏担当。那一刻所有人仿佛置身烽火战场,切身感受抗战英烈们无畏牺牲的壮烈情怀。剧中每一个抉择与呐喊,让各位党员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的信仰与担当。作为教师党员,将把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传递给学子,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为培育新时代有理想、敢担当的青年贡献力量。
李俊(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党支部书记):白雪映衬下,“马占山将军” 带领将士浴血奋战、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的场景震撼人心,让党员教师们深切感悟到英烈们忠贞爱国、不畏强敌的铁血担当。话剧传递的坚守信念、奋勇拼搏的马占山精神,引发全体党员强烈共鸣。作为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家将把这份精神融入教学科研与育人实践,以严谨治学态度、务实担当作风培育学子,将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注入专业教育,为培养担当工程建设与国家发展重任的新时代青年筑牢根基。
蔡爽(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党支部书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党支部师生党员及发展对象参与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参观学习活动。大家走进齐齐哈尔鹤城大地的红色过往;随后观看了以民族英雄事迹为核心的现场展演,直观感受先辈们浴血抗争的壮烈场景。活动中,支部成员认真学习、深入交流,在沉浸式体验中重温红色记忆、厚植家国情怀。此次活动既丰富了支部组织生活形式,也凝聚了支部力量,为后续将红色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雪(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今天我带领支部党员走进齐齐哈尔鹤城的红色教育基地,探寻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奋斗足迹,观看了江桥抗战室外情景剧,深刻感悟民族英雄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在沉浸式观看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此次活动不仅创新了支部党建工作载体,更激发了全体成员的责任意识,为推动红色精神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培育新时代建工人才注入了强大动力。
刘娜(管理专业学生党支部书记):管理专业学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齐齐哈尔市博物馆,观看“江桥抗战”主题话剧,沉浸式感受峥嵘岁月。观看过程中,全体党员被革命先烈们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要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以沉浸式教育形式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有效强化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郭伟成(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本次主题党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第二党支部于齐齐哈尔博物馆沉浸式观看了江桥抗战室外话剧。 当白雪飘落,“马占山将军”振臂高呼、打响中华民族武装抗日第一枪的壮烈一幕呈现时,时空仿佛在此刻交汇。那不屈的枪声,穿越历史烟云,依然振聋发聩,让学生党员们深刻体会到在国家危亡之际,中华儿女所迸发出的血性与担当。这次观演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将继承这份忠贞爱国、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将其转化为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砥砺前行。
这种沉浸式学习形式不仅深化了党员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更有效推动了学院党建品牌建设,让师生在身临其境地体验中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审:刘娜
二审:刘贤鹏
三审:徐明